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486 人浏览分享

关于女性G点的再次认识!

[复制链接]
486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我现在要系统的讲下,希望对各位狼友有点帮助点(G-spot),由德国妇产科医生恩斯梯.格拉齐拍(Dr.Ernest Grafenberg)于一九五〇年首先提出,即指在阴道前壁靠阴道口2-3厘米处(女性阴道从外向内的1/3处),有一个高度敏感区,在阴蒂没有被刺激的情况下,该区受压力刺激较易产生性高潮。“G”为恩斯梯.格拉齐拍医生名字的第一个字母,为纪念他的发现而命名。G点大小因人而异,一般相当于1分硬币大小它不是点,而是一个区域。该区域由复杂的血管、神经、尿道旁腺环绕腺管、膀胱颈组织而成,其构造与男人的前列腺相似。G点围绕尿道自成一个领域,有个小孔道通向尿道,如果对G点加以一定的刺激,即呈皱襞状隆起,并产生弯曲,继续加以刺激,从而鼓起的组织内就会分泌少许液体,由小孔进入尿道中。这种现象,有报道认为“G点射液”,有些报道持否定态度,认为那是尿液,是由于性刺激引起的肌肉痉挛将尿液挤出体外。 G点不是普遍存在的,有报道为10%-40%。一般认为,有G点的妇女在性交中快感更强,性高潮来得更快。若G点能够射液,将更有助于阴道润滑和性快感。在性生活中,采用女上位或后进位将有助于对G点的刺激。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G点不是每个妇女身上都有的区域,所以男方不应有一味追求女方G点的存在。对于存在G点的妇女来说,在性生活中有意识地加强对该区的刺激,也许有助于性生活的和谐及美满。


  A点:最近刚刚被发现,位于G点和子宫颈的中间。它可以接受直接刺激,也可以通过摩擦阴道壁得到刺激。在性交当中,试着坐在床头,让伴侣从前面进入。


  U点:位于阴道入口处2.5厘米左右。人们经常把它同G点搞混。U点的刺激会使你产生排尿的欲望。当U点刺激与阴蒂刺激联合进行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G点的具体位置是在离阴道口5厘米处,G点有凸起的小颗粒,女性上位背面可以有效的刺激了这个部位点的存在带来的性学意义


  G点的大小存在个体差异,一般大小约2-3厘米,有报告表明绝经期的妇女其G点较小。G点这个区域是由复杂的血管、神经、尿道腺等等环绕着腺管、膀胱颈等组织,其构造与男人的前列腺相似。G点有小小的孔道通向尿道,如果对G点加以一定的刺激,即呈皱状鼓起,并产生弯曲。若继续加以刺激,则鼓起的 组织里就会渗出像汗一样的透明液体,由小孔流入尿道。 性学意义 1、G点的存在,对提高妇女的性快感和促进性高潮的及早出现具有一定意义。性生活中采女上位或后进位更有利于对G点的刺激。对女下位得不到快感的妇女采用该体位,可大大提高性快感。2、若伴有射液的妇女,其阴道更加湿润,对增加性快感有助。3、能够射液的妇女的耻骨尾骨肌肉比不能射液的妇女要强得多,而能强有力收缩的耻骨尾骨肌,对增加性生活情趣,可说是锦上添花。


  存在问题 G点的发现是性科学上的一大进步,但G点的发现,也给人类带来一些烦恼。


  这表现在:


  1、有人挖空心思地在其妻身上找到G点,找不到就对妻子的生理结构或者自己的性技巧产生怀疑。


  2、有人处心积虑地想看到那种液体的喷射,看不到就心灰意冷,垂头丧气。


  3、有的夫妻性生活不和谐,丈夫就责怪妻了没有G点,把责任推到妻子身上。其实找不到G点不要着急,看不到喷射也不要烦恼,找不到不一定不存在,没看到不等于没有喷射过。即使妻子没有G点,丈夫也不必耿耿于怀,因这种强烈快感区不是妇女普遍具有的生理现象。夫妻双双要共同探索性刺激的强度、方向、压力……也许会发现夫妻双方认可的新快感区,这才是对待G点的正确态度并肏之。


  男性的G点“F ”区和“R ”区


  我们知道女性有G点,那么男性有G点么?


  斐利和韦鲁尔发现:女人阴道里有一个G 点, 刺激这个点能激发比刺激阴核强烈得多的高潮, 其实男人身上也有类似“G ”点的部位, 皮尔沙尔博士称为“F ”区和“R ”区。


  要发现男人生殖器官上最敏感的“F ”区和“R ”区,夫妻两人最好并排裸体躺在床上, 用手摸到阴茎下面, 沿着冠状边缘 (阴茎冠状头部的边缘) , 向下到达阴茎干的一小块跟包皮相连的皮肤。


  如果包皮没有割掉, 必须轻轻拉起包皮才能找到它, 这一小块皮肤称为“系带”或F 区上, 是男人最敏感的发欲区之一, 行房的时候, F 区在潮湿和温暖的阴道深处, 受到强烈的刺激, 结果引起男人骨盆肌肉的收缩。
收藏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7

主题

小黑屋|澳洲同城爱色网  

Web Analytics

GMT+10, 2025-1-26 07: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