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58 人浏览分享

性病科普教育大全

[复制链接]
258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是性病?什么是艾滋病?


  性病,俗称“花柳病”,意思是与“沾花惹草”有关。国际上把凡是主要通过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引起的一组传染病统称为“性病”(英文缩写 STD),包括梅毒、淋病、乙肝、阴虱等20多种。我国政府规定的法定与监测性病有: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艾滋病8种。引起性病的病原体有很多,例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具体有梅毒螺旋体、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人类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杜克雷嗜血杆菌等。


  艾滋病,学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入侵引起的,属于性病的一种,但由于对人体危害严重,常单独列出。它可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损,丧失正常防御感染的能力,对平时没有致病能力的细菌也会发生感染,还可失去控制体内异常细胞增生的能力,发生恶性肿瘤。该病死亡率很高,目前尚无有效杀死艾滋病病毒的药物,对付它的办法目前最有效的是预防


  STD、STI是什么意思


  STD是英文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的缩写词,意思是性传播疾病。以前我们将这类疾病称为性病,指通过性行为而传播的疾病,比如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它们被称为"经典性病"。20世纪70年代后,将与性行为相关的疾病统称为性传播疾病,将性病家族从原先的4个成员扩大到20多个,增加了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阴虱病、乙型肝炎及艾滋病等等。(我们在临床上为了方便,仍使用性病这一较为简便的名称,但其涵盖了性传播疾病所包括的范畴)。新近认为,引起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感染后,并非总是引起有临床表现?quot;疾病",相反,感染者多数并没有症状,但这种带菌或亚临床状态仍有传染性,或者仍可能对机体造成潜在病变,因此,不可忽视。这样,最近提出了性传播感染这一概念,包含了有症状的"疾病"与无症状的"感染"。性传播感染的英文为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缩写为STI。


  我国目前将下列8种常见且危害性大的性传播疾病列为重点防治的疾病: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艾滋病。


  性病与艾滋病是不是一回事?


  性病包括的范围较广,包括了20多种与性行为相关的疾病,其中就包括了艾滋病。尽管如此,由于艾滋病的危害性大,对公共卫生的影响严重,我们常将艾滋病单独列出,并称"性病艾滋病"。


  性病与艾滋病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在两者的传播途径相似,都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两者的防治措施(如健康教育、安全套促进等)也相同。感染了性病,可增加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促进其传播。有效控制性病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手段。反之,被HIV感染的性病病人的性病症状较难治愈,结果会增加性病艾滋病传播的危险。


  由此可以看出,性病与艾滋病密不可分,但是,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另外,有的病人认为得了性病会转变为艾滋病,这也是不正确的


  性病是怎样传染的?


  在人们的性活动中,如有非婚性行为、采用某些性交方式(如肛交)和频繁交换性伴是容易得性病的。因为性病主要通过以下3条途径传播:


  性接触传播:


  即通过各种性接触(阴道性交、口交、肛交等)传染。这是因为:


  性交时一方生殖器病损中存有足够数量的病原体〈如梅毒下疳或扁平湿疣中有大量的螺旋体〉,另一方的皮肤粘膜有可能直接接触到病原体;


  性交时生殖器处于充血状况,由于摩擦形成皮肤粘膜的损伤(可以是微小的损伤〉,有利于病原体的进入。尤其是肛交时,直肠下端为脆弱的柱状上皮,摩擦时很容易引起直肠粘膜破损,感染性病、艾滋病。除性病外,肛交还可引起肠道的病原体如甲、乙型肝炎病毒、阿米巴原虫等的传播。


  除性交引起生殖器、肛门直肠、口腔等部位的感染外,其它与性有关的行为如亲吻、相互手淫等也可发生口唇、眼、鼻、乳房、手指等生殖器以外部位的感染,但比较少见。此外,由于解剖部位的不同,女性被感染淋病的危险大于男性。估计与男性患者一次性交,女性可有50%~60%被感染;而男性一次性交被感染的机会只有20%。这与男性射精促使淋球菌易于到达女性宫颈柱状上皮细胞有关。
收藏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91

主题

小黑屋|澳洲同城爱色网  

Web Analytics

GMT+10, 2024-12-24 03: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